034%E3%80%88%E9%8A%B3%E5%88%A9%E5%8C%96%E3%80%89%E5%B0%8F%E5%9C%96[1].JPG

 

西藏焚香源流略—裊裊千年的藏傳佛香文化
藏喜佛教文化藝術 2011-02-20

 

 裊裊千年的藏傳佛香文化

 

  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有著悠久燦爛的香俗文化,早在遠古時期由於祭祀天地神靈的需要,高原先民創造性了煨桑習俗,這種焚香祭祀活動在長期的演變中顯 得日益豐富和相對規範,並與後來的佛教儀軌相融合,形成了完整而獨具藏地色彩的體系。除外來佛教經典《戒德香經》、《蘇悉地經》、《大日經》、《首楞嚴三昧經》、《維摩法經》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要》、《大寶積經經》等的影響外,還產生了許多藏傳佛教的祭祀書典,這些書典也被稱為“煨桑文”或“煨桑書”。

   關於“煨桑”的起源,根據藏傳佛教中最著名的祭祀文獻(在藏族社會流傳極廣)寧瑪派的《獻供焚香祭》(蓮花生大師著)記載、稱其“源自於天”事實上可以追溯到佛教傳人之前的時代,“煨桑”是高原先民同高高在上的神靈間溝通的方式,他們認為嫋嫋而起的香煙直達天之極深處,飄至神靈居住的地方,可以將人間的美味傳遞其所在。煨桑所焚之柴是有選擇的,一般是焚燒柏枝、巴里(一種植物)、糌粑或其他食物和供品。“桑”在藏語中意味著淨化,同時“桑”也有祭祀獻供之 意,甚至在藏語中“煨桑”成了祭祀神靈的代名詞。而今藏族民間的煨桑習俗雖然已是佛教之味郤依然長盛不衰,幾乎家家每天早上都要舉行“煨桑”活動。就藏族 人來說,神被基本認為是聞香即可,而非像人一樣必須用食物來填充。

  煨桑與佛教溶合後,就把它的淨化環境、削除邪氣與穢氣、淨化心靈等功能發揮得更加完整,更加豐富。用嫋嫋香煙送去人們對神佛的祭品早就成了藏族百姓每日的功 課,煨桑即是祭神供佛,這種思想自古延續至今。佛香在西藏的傳入,有記載的歷史大多都認為是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,據說在桑耶寺的修建過程中,由於遭到 吐蕃鬼神的破壞,白天修建的石牆之類,到了夜間就被破壞等等,更為嚴重的是各種疾病開始到處流行,於是君臣商議後,請來了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師來鎮伏鬼神。 蓮花生在桑耶地方建金剛撅壇城,並用燃香燒桑等活動和儀軌製造神秘而特殊的環境氛圍,降伏了吐蕃一切鬼神,向佛法僧三寶獻了包括香供在內的供養,向一切 神、護法、地神、龍神(魯神)、念神獻了供品,這才得以全面完成桑耶寺的修建工程。後來還演變出了藏曆五月十五的世界焚香節。這個月的十五日,稱為“卓林 吉桑”,意思是“南瞻部洲焚香祀諸神的美好日子”。相傳這個節日始於西元 8 世 紀藏王赤松德贊時代。赤松德贊為祝賀蓮花生大師降伏妖魔使雪域大地一派祥和、吉祥而進行的讚美活動。當時,他下令在海布日神山之巔砌一巨大香爐,親自焚燒 香草香樹,祭祀天空、大地和江河裏的一切神靈,煙雲嫋嫋,與藍天麗日相接,豔陽照射,如彩虹蔽日,大有彌漫世界之勢,故有“南瞻部洲焚香日”的美譽。後 來,這一活動遂演變成一宗教節日。這一天拉薩的居民身著盛裝,到大昭寺和其他寺廟樓頂祈禱,到附近山頭、河岸高處燒香。人們還對神呼喊,祈求他們賜予人類幸福和繁榮。

  此被認為是佛香出現在西藏的似乎較確切說法。但真正造出藏香的卻是吐蕃七賢之一的吞米·桑 布紮大師。大師幼年即被松贊干布送往印度等地學習,學成歸來後,除創制了藏文、翻譯了佛經,還在現今尼木縣吞巴溝發明了水磨香車,研製出了真正的第一代藏 香,彼時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。除佛經外,藏族的大小五明學說中和《四部醫典》等等古籍中都對藏香的配方、生產方式、藏香的使用等都有很詳盡的描述和記載。

  其 後,在歷代僧俗大眾的努力下,藏香發展的十分豐富而成熟,各類香品一應俱全,有藥香、熏香、水香等等。至元以後藏香生產技術十分發達,據說可生產各種燃後 顯出祥瑞符號的香霧,並能有效控制香霧的升降,有一種藏香飄至人的鼻端便停止上升,煞是奇妙。但這些造香術已失傳。由於藏傳佛教和藏香的藥用功能,舊進西藏地方政府對藏香生產機構管理極為嚴格,不可隨意造香,並有專門機構管理此事,每年都要檢查藏香的生產作坊及產品品質。藏香使用範圍也逐步明晰。達賴喇嘛、西藏地方政府祭祀儀式、各寺廟宗教活動、大型宗教及民間活動,使用都有明確的定制與分類,產生了相應的等級制度、禮儀和完整的藏香文化。隨著藏香的不斷發展,完整的香具也開始誕生,其最早的發端也在千年以前,藏族香具先有土石製成和砌成的香爐,而後逐步發展到陶制香爐,才逐漸演變成金銀銅鐵木瓷等。最 早有明確記載的室外大香爐在赤松德贊時期已產生,“世界焚香節”也源於此時,說明那時藏傳佛香文化已很發達。迄今品種已不可勝數,最有特點的是各種金銀銅 和土陶等材料製成的香具。山南、日喀則等地金銀銅香具,仁布等地玉香具,同時也誕生了獨特的香具審美情趣,形成了歷史悠久的藏香美學流韻,極強的美學追 求。

  藏香發展到現在,品種雖數以百計,其藥用功能也越發顯著,但歷經千百年不衰的最經典品牌卻依然是著名的西藏三大名香:用於布達拉宮的聖香敏竹梅芭藏香系列、 廣泛用於民間的尼木柱香、寺廟喜用的噶丹地區的噶丹熏香。完整的焚香禮儀和藏香文化。藏密中的供香儀式就極其獨特而嚴格。

  藏傳佛教對神靈有獨特的焚香方式和儀軌,通過這些儀軌,人們同超自然的力量進行對話、溝通,求得人與神靈間的和平共處,以祈福求助與神對人的保佑和憑藉神佛 實現自己的願望。供香主要在寺廟與家中佛龕前進行,這幾乎是每天必做的佛事活動。的確,香已經完全滲透內化到了藏人的精神之中,這種滲透是那樣的深遠,也 就難怪世事變遷而熏性不改了,所謂“無限心意善懷,寓寄一柱煙中”便是最好的寫照。

        香之源頭甚久,佛教以前便有燒香記載。在印度古時還有專門之香神,稱“不達”。內地的香史發展主要經過原始初期,普及到民間這三個階段。西藏地區香史發 展也大互致相仿。隋唐之際,漢地香業已走向高度發達。藏地是自唐開始逐步完整地顯示出造香術發展狀態,到元朝之際已成輝煌。

本文出處 http://www.likecc.com.tw/article.php?id=4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