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 下本文,間以紫色文字,是閱讀時產生的聯想,雖是雜想頗有深意,是這一路煉香來潛藏未明的肖想?!一般言芳香療法主要印象就是歐美體系芳療,冠以「香道」 則為東方沿革以降的神祕美學靈性修持。西學為體,東學為用有何不可?當然,實屬不易,畢竟歐美系芳療自成體系也頗豐富研究與典藏,訴諸東方美學之芳療(香 道)神祕靈性有之,學習典藏就遜色不少,是本質特性的不同,形而上的部份在現象界原本難以捉摸與掌握吧。

其實,「煉香閣」追求的境界恰是東方美學生活的芳香療法,路崎嶇,道已現...


【關於香道】

來源:中國仙劍聯盟
作者:不詳
網址:http://www.palunion.net/bbs/viewthread.php?tid=140358&extra=page%3D1%26amp%3Bfilter%3Dtype%26amp%3Btypeid%3D9

香品的使用

自古以來,東西方國家在祭祀神 明、祖先的儀式上中都有熏燒香品(古稱“燒香”)的習俗。不同的宗教、民族、地區,敬奉不同的神明,具體的儀式規程各不相同,但卻有一些很相似的基本的規 範。對於一些純儀式性的程式,日常用香或許不便嚴格奉行,但對於這些基本的規範仍然值得注意遵循: 保持正確的心態,誠心,恭敬 心,清淨心、信任之心、感恩之心,慈悲之心,懺悔之心,知足之心等等,這是敬香和所有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 讓良好的心態貫穿到神情、儀態、舉止動作之中,達到外在的端莊和虔敬;心中默念(或聲念)所敬奉的神明和祈願的內容; 發願,祈願他人獲得幸福,自己做出利益他人的貢獻,回報神明的恩典; 用相應的姿勢和動作強化自己的心念,如低頭、合掌、躬揖、跪拜、匍匐等;香案的高度不宜高於敬奉的神像; 適當擺放花卉、燈燭及其他供品; 香品點燃後的明火,可用手輕輕搧滅,不宜吹滅,; 注意敬香的時間,保持相對固定的規律。例如,陰曆的初一、初三、十三、十五、節氣、三月初三、五月初五、九月初九等都是適宜敬香的日子。(自前一天的子時 之後即為次日,例如每月十四的夜11點後即為十五) 注意敬香的地點。宗教祭祀場所、家中的神龕及其他清淨安泰之地都是適宜敬香的地方。
注意香品的選擇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,儘量使用較好的香品;儘量選用天然香料製作的熏香。


修煉打坐用香

修煉打坐時的上香有雙重涵義,既是為了營造一個沉靜美妙的空間,幫助修煉者入靜,沖關,開竅,同時也是一種祭禮,所以上香時應保持端莊恭敬。 靜心、打坐時,身心放鬆,呼吸深入,周身毫毛孔竅開放,香氣對人的影響很大,固對香品的選擇也應格外謹慎。原則上應採用天然香料製作的香品,即使其級別稍低一些,香味淺淡,也優於合成香料製作的香味濃郁的香。 ... i think: 在現代或許輔以天然芳香精油薰香更佳也。只是過往慣性使然,一般上香在制式觀點上就還是以為必要傳統焚香。觀念要調、習性要改實屬不易,若然有意,始之

不同的香品香氣濃淡有別,用香數量沒有定規,以自己感覺安心舒適為準。

熏香的使用

使用熏香時,比較簡便的辦法是直接點燃,此類香品在古代稱為“焚香”、 “燒香”;此外,還可以不直接點燃香品,而用其他發熱的物品“間接熏烤”香品,可以免於煙氣,也可使其香氣的釋放更為舒緩,此類香品古稱“熏香”。(按現 在的習慣,古稱的“焚香”、“熏香”可一併稱為“熏香”。)

借助木炭來熏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,其基本要領是:不直接點燃香品

薰蒸的方法
其主要程式是:

將水和香品一起放入容器中;將衣物等需要熏香的物品置於容器上方;給容器加熱,控制到適當的溫度,使香氣不至揮發太快;可選擇一個狹小的空間,較大的容器,或“罩”在帷帳裡,避免香氣散失。 古人“蘭湯熏衣”就是用薰蒸的方法 。


藥香的使用


要使藥香產生理想的養生祛病的功效,應注意幾點:

選擇有特定配方的針對性較強的香品。

選擇大小適宜的用香空間 。

要達到足夠的用香數量和頻率,使香氣保持足夠的濃度。

適當控制空氣流通,不宜太快,也不宜長時間封閉。

選擇恰當的用香時間,如,身心放鬆、安靜時,睡眠時,等等。

香品的貯藏

對香品採取適當封閉措施,防止香氣散失。熏燒類的香品在常溫狀態下揮發很慢,封閉與否不是特別明顯,但對自然散發的香品,封閉措施就非常重要。
注意防潮。香品受潮會變味變質,應置於陰涼、乾燥處。

防止香品串味。不要將香品與氣味濃重的物品混放在一起;不同的香品也應單獨放置 。

日本的香道歷史

日本“香道”這門藝術被正式確立是江戶時代的事,但根據大枝流芳在德川中世寫的一些有關香料著述記載,南北朝時代的佐佐木道譽既是元祖,其後東山將軍足 利義 政也很喜好香料,而志野流香道始祖宗信據傳是足利將軍義澄時代的人,那個時候香道就開始正規化了。香總給人以一種神秘感,隨著時代的變遷,香的用途也發生 著明顯的變化。

在奈良時代,香主要用於佛教的宗教禮儀,人們將香木煉製成香,少數也用於薰衣或使室內空氣芬芳。

平安時代,香料悄悄走進了貴族的生活,伴隨著國風文化的興起,焚香成了貴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但香的用途還只是限於作薰物。將各種香木粉末混 合,再加入炭粉,最後以蜂蜜調和凝固,這就是所謂的「煉香」。隨著季節的更替共制六種薰香——“梅花”、“荷葉”、“侍從”、“菊花”、“落葉”、“黑 方”——這都是因貴族的嗜好所需而制的。用香薰衣,在室內燃香,連出遊時仍帶著香物,貴族們對香的偏好為輝煌的平安王朝更披加了一件華服。薰香的配方現都 由平安貴族的後人小心珍藏一代代傳下去。

到了鐮倉、室町時代,貴族衰敗,武士當權。一種純粹對香的愛好的風氣滋長了起來。建立在“善”的精神之上,武士尊崇香的幽遠枯淡。同一時期,佛教中密教信仰與淨土禪的發展,繪畫中水墨畫的出現等使這種強調精神性的風潮影響不斷擴大。

香料越制越精細,聞香分香道具的改良進一步加快了香的普及。香的藝術性也開始逐步展現出來,從不少的和歌或物語文學作品中可看到對聞香的著重描繪。當 時還有比試自己所藏的上等香的活動,而流行的連歌會也在一邊燃香的環境下進行。“焚繼香”與賽香的活動就是現行香道的雛形
以足利義政為中心的東山文化將聞香與茶道、連歌密切聯繫了起來。香道二大流派始祖——禦家流的三條西實隆與志野流的志野宗信——最終確立了日本香道的基礎。
現在香道使用的組香大多是江戶時代所制的。美麗的小道具以及精巧的盤物使的香道更為女性所喜好。町人階層的興起使香道也頻砌現在平民的文化生活中,香道的傳播更廣泛了。
然而,明治時期由於西方文化的侵入,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香道一度衰退,再次成為只有上流階層參與的高級嗜好

二戰後,隨著花道、茶道的振興,香道也向一般平民打開了大門,禦家流與志野流的繼承人們正在努力著日益擴大香道的影響。

注:香道中有“六國五味”之說,六國是指六個產香之地,因以地名來命名香木,故此六名也是香木之名。聯盟中有人取名“蘭奢待”,其實這就是一品名香,是伽羅香的一種 。

六國(香名)  五味

1 伽羅      辛

2 羅國      甘

3 真南蠻     檀辛

4 真那賀     無

5 佐曾羅     酸

6 寸門多羅    苦

何謂香道?

人類生活在無限的氣味之中,經過感性和理性的選擇,知道如何應用生活周遭的香料,漸漸地演變成情操教育的一環——香道。這是人類由嗅覺官能的享受到精神層面修身養性的訴求,所產生的一門生活美學。

那麼香道的定義是什麼?簡單地 說,就是有關「香氣的藝術」。如 果要進一步說明,就是從香料的熏點、塗抹、噴灑所產生的香氣、煙形,令人愉快、舒適、安詳、興奮、感傷……等等的氣氛之 中,配合富於藝術性的香道具、香道生活環境的佈置、香道知識的充實,再加上典雅清麗的點香、聞香手法,經由以上種種引發回憶或聯想,創造出相關的文學、哲 學、藝術的作品,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、更有情趣的一種修行法門,就叫做香道。

香道究竟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理想目標呢?


我國早在記載夏、商、周三代歷史的《尚書》之中,就已談到「香的精神層面」,所謂「至治馨香,感於神明。」又說「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」
古人董說(若雨)所著《非煙香記》,提到所謂的「振靈之香」。他說: 「……振靈香屑,是能薰蒸草木,發揚芬芳……振靈之香成,則四海內外百草木之有香氣者,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!振草木之靈,化而為香,故曰振靈。」由此可知 古人對於香氣的闡釋,已經不只是物質、官能層面的東西而已。

《聖經.出埃及記》之中,上帝指導梅瑟(摩西)製作「聖香」,吩咐他要把香製成「純潔和神聖」的東西,將它當成「聖物」看待,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來人對於「香」的重視程度,香已經超越了官能享受的範圍,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。

《維摩詰經.香積佛品第十》也 提到筆者稱之為「香道的理想國」的遙遠地方。這個國度距離我們所住的「婆娑世界」有四十二恆河沙之遙,眾香國裡的如來,佛號「香積」, 在這個佛土裡上,亭 臺樓閣充滿著香氣,土地是香的,花草園林也都會產生香氣,佛菩薩們所吃的是香氣,毛孔當然也散發著妙香。這是個完全籠罩著香氣的「清淨樂土」,所以說「其 國香氣,比于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,最為第一。」如此可愛的「香道的理想國」能不令人嚮往嗎?或許今天提倡「環保」的人士,應該以這個「香道的理想國」為 追求的目標吧!

中國古代生活用香的風俗考

說到香,我們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廟祠堂和寺院道觀裡的香煙繚繞,於是香在我們眼裡就成了一種祭祀和宗教的用物,其實香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用途。

真正的香料並不產於中國,而遠在西域諸國, 正如範疇在為《和香方》所寫的短序中說的:''甘松、蘇合、安息、郁金、多、和羅之屬,並被珍於外國,無取 於中土'' (《宋書·範曄傳附孔熙先傳》),所以宋代以前,除了朝貢以外,香料來源比較有限,香料種類也較少,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,香的使用並不廣泛,是作為奢侈 品而存在的。漢代時即便貴為皇后的明德馬皇后都說 ''吾為天下母,而身服大練,食不求甘,左右但著帛布,無香薰之飾者,欲身率下也。'' (《後漢書·皇后紀上·明德馬皇后紀》)

魏晉南北朝以降,香多為宮中貴族之家焚熏塗傅,平民百姓是無福享用的。據史料記載東晉巨富石崇家的廁所''常有十餘婢侍列,皆有容色,置甲煎粉,沉香 汁,有如廁者,皆易新衣而出,客多羞脫衣。''(《晉書·王敦傳》)一次平素崇尚節儉樸素的尚書郎劉寔去石崇家''如廁,見有絳紋帳,茵褥甚麗,兩婢持香 囊,寔便退,笑謂崇曰''誤入卿內耳''崇曰''是廁耳''。寔曰:''''貧士不能若此'''''' (《晉書·劉寔傳》)像劉寔這樣顯貴人家尚用不起,更不用說布耶家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